假山工程
假山是园林景观中以造景为目的,园林景观中用土、石头堆砌而成以供欣赏的小山。
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,如构成园林景观的主景或地形骨架,划分和组织园林景观空间,布置庭院、驳岸、护坡、挡土,设置自然式花台。还可以与园林建筑、园路、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,借以减少人工气氛,增添自然生趣,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。


假山制造手法
相地布局:混假于真:即选择和结合环境条件确定山水的间架和山水形势;
宾主分明:确定你需要主要突出的假山,再配上其他的植物、小置石,突出主体部分。
兼顾三远:宋代画家郭熙《林泉高致》说:“山有三远。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;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;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。”;
依皴合山:按照水脉和山石的自然皴纹,将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砌成为有整体感和一定类型的假山,使之远观有“势”,近看有“质”和对比衬托,包括大小、曲直、起伏、险夷等。
在工程结构方面主要技术是要求有稳固耐久的基础,递层而起,石间互咬,等分平衡,达到“其状可骇,万无一失”的效果。
假山分类
1、按材料可分为土山、石山和土石相间的山(土多称土山戴石,石多称石山戴土);
2、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筑山(版筑土山)、掇山(用山石掇合成山)、凿山(开凿自然岩石成山)和塑山(传统是用石灰浆塑成的,现代是用水泥、砖、钢丝网等塑成的假山)。
3、按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园山、厅山、楼山、阁山、书房山、池山、室内山、璧山和兽山。假山的组合形态分为山体和水体。
山体包括峰、峦、顶、岭、谷、壑、岗、壁、岩、岫、洞、坞、麓、台、磴道和栈道;
水体包括泉、瀑、潭、溪、涧、池、矶和汀石等。山水宜结合一体,才相得益彰。


假山造景
1、假山空间
利用假山对园林空间进行划分,通过假山的穿插、分隔,可以创造出山路的流动空间、山洞的拱穹空间、峡谷的纵深空间等各具特色的形式。
2、假山环境
在假山区,不同坡度坡向、不同土质、不同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的情况下,给植物都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,能提高假山的植物景观质量。
3、假山是造景小品、点缀风景
在庭院中、园路边、广场上、水池边、墙角处,甚至在屋顶花园等多种环境中,假山和石景还能作为园林小品,用来点缀风景、增添情趣,起到造景与点景的作用。
假山用石用料
以天然山石材料制作假山时,常用的石材有以下几种:
湖石石灰岩:色以青黑、白、灰为主,产于江、浙一带山麓水旁。质地细腻,易为水和二氧化碳溶蚀,表面产生很多皱纹涡洞,宛若天然抽象图案一般。
黄石:细砂岩。色灰、白、浅黄不一,产于江苏常州一带。材质较硬,因风化冲刷造成崩落,沿节理面分解后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多面体,石面轮廓分明,锋芒毕露。
英石:石灰岩。色呈青灰、黑灰等,常夹有白色方解石条纹,产于广东英德一带。因山水溶融风化,表面涡洞互套、褶皱繁密。
斧劈石:沉积岩。有浅灰、深灰、黑、土黄等色。产于江苏常州一带。具竖线条的丝状、条状、片状纹理,又称剑石,外型挺拔有力,但易风化剥落。
石笋石:竹叶状灰岩。色淡灰绿、土红,带有眼窠状凹陷,产于浙、赣常山、玉山一带。形状越长越好看,往往三面已风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迹。
千层石沉积岩: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,变化自然多姿,产于江、浙、皖一带。沉积岩中有多种类型、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