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造景配置

植物造景是通过艺术手法将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结合,营造具有观赏和功能性的空间景观。
植物配置则是根据生态、美学等需求,科学搭配植物种类与形态,形成和谐统一的植物群落结构。
满足人的最根本的需求,实现其为人服务的目的。创造出环境宜人、达到人景交融的环境。

植物配置原则

  • 第一、遵循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原则。

园林植物配置应充分研究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要求,并围绕这些性质和要求开展设计。

  • 第二、科学选择植物物种原则。

园林工程建设中,进行植物配置时,应结合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及实际情况,科学的选择好物种。

  • 第三、适地适树原则。

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,即是按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树种,从而使树木生态习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境条件相适应,达到树和地的统一

植物配置形式

  • 1. 丛植

  • 植物之间的组合、搭配和群体的疏密错落,表现植物群体美。
  • 2. 孤树

  • 表现所在的空间是主景和焦点,栽植在开阔空间或视野开阔的地方,体现植物、环境景观的魅力。
  • 3. 群植

  • 以植物群体美为主,采用纯植和混合植方法,由乔、灌、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植物群落,高低错落、疏密有致、层次分明、立体感强。

园林小品与植物配置关系

相互依存、相互衬托的关系

  1. 空间穿插:小品与植物相互交融,形成虚实掩映的立体景观层次

  2. 季相协调:植物四季色彩变化与小品质感色调呼应,构建时序景观韵律

  3. 主题融合:依据园林风格精选小品与植物,实现意境与功能的统一表达

 

植物配置色彩搭配艺术

1,树皮色彩

人们的视平线和乔木树干想接近,人们在树林中漫步,最先看到是植物的树干,因此应重视树皮之美。
其次,叶片色彩,按照不同色彩变化可分为两类:
  • 是在整个生长期植物叶片呈现不同色彩,或者绿色叶片上生长块状、条状、点状的花纹;
  • 是在生长季植物始终呈现绿色,在落叶前和发新叶后变为将其它颜色。

2,花的色彩

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应注意花色变化,按照开花高矮、花色或者开花季分,草本花卉色相丰富、色彩艳丽.
 

植物配置作用意义

3,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

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、多变的植物,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,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。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,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。

4,注意层次

分层配置、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。 不同的叶色、花色,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,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。

5,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

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、四季有绿,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、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,觉得流连忘返。

 

植物配置作用意义

1、优化城市生态环境,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

植物本身对空气具有净化保护功能,它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,放出氧气,如果在景观造景中增添植物,那么就可以很有效地净化城市的空气,调节微环境,为绿色城市献出一份力。与此同时植物还具有截流和保蓄降水的作用,叶子和根吸收一部分降水、露和雾的水分,剩下的更多部分降水通过土壤渗透下去以保持地下蓄水层。在园林景观项目中,如果合理对场地进行美化,添加植物,即可更有效地固土蓄水,也可释放清新空气,让城市景观尽是绿色格调,为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态环境。

2、软化建筑硬线条,带动空间融合

园林植物在建筑辨识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,它通过林缘线高低错落,控制空间开合变化,从而引导人的视线,帮人们更好地进行建筑识别,紧密建筑物之间的关联性。合理的植物规划,对建筑物的生硬线条具有软化、美化作用,通过建筑软化使其能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,同时由于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季相变化,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色彩环境,使得建筑有了感染力与生命力。

3、陶冶情操,打造生态宜居城市

现在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、灯红酒绿和滴滴叭叭的来往车辆。快节奏的城市环境,造成人们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压力。而园林绿化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气候,不同的地域文化,选择适宜的花卉植物、常绿或落叶乔灌木,通过丛植、片植、对植等不同种植方式结合,将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树木和花卉融入城市,营造出具有地域色彩的绿化景观,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可以放松,亲近自然的绿色宜居空间,美丽的城市特色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,沁人心脾,还能陶冶人的情操。

植物配置